低遷移量環保食品罐密封圈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食品罐以聚氯乙烯(PVC)糊樹脂、Dinch增塑劑、聚酯增塑劑等其他助劑制備低遷移量環保密封圈。研究了PVC糊樹脂的聚合度、發泡劑含量、加工溫度和膠料存放時間對密封圈耐遷移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聚合方法相同、顆粒形態相近的條件下,隨著PVC糊樹脂聚合度的提高,樹脂吸收增塑劑的能力變強,密封圈的耐遷移性能隨之提高;隨著添加的發泡劑含量的增加,密封圈的泡孔變大且數量增加,與模擬液的接觸面積變大而導致增塑劑遷移量變多;加工溫度為195X:時制備的密封圈的增塑劑遷移量較少,加工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會使密封圈部分結構受到破壞或者塑化程度過低,體系內游離的增塑劑含量較多;隨著膠料存放時間的延長,密封膠的穩定性降低,密封圈的耐遷移性能隨之降低。
PVC環保食品罐密封圈是以PVC糊樹脂為基料,添加環保增塑劑、發泡劑、穩定劑等助劑制備而得的液體密封膠,并通過離心滴塑工藝加熱塑化而成的彈性體。其中,液體密封膠應具備以下要求:(1)潔凈,其組分不能含有對人體的物質,能夠滿足相關衛生指標要求;(2)具有合適和穩定的黏度,能夠滿足自動的機械化注膠工藝。熱加工塑化后的密封圈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密封圈除了應有良好的外觀外,還應具有優良的可塑性和彈性,便于瓶蓋和瓶身的緊密接合,使其具備良好的密封性;(2)密封圈應具有良好的耐熱、耐水、耐油及防化學反應性能。由于密封圈接觸食品包裝物,所以除符合上述密封圈基本使用要求外,還要其具有良好的穩定、衛生性。因為密封圈加工過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增塑劑,所以增塑劑品種選擇和制品中增塑劑遷移性分析是密封圈食品穩定應用的,也是本項目的研究。
增塑劑遷移是指含有增塑劑的塑料與其他物質接觸時,增塑劑會從塑料制品內部向表面移動,再向相接觸的物質由表到里滲透、擴散的現象。食品包裝材料中增塑劑對人體產生直接危害的是遷移到食品中的那部分,測定增塑劑在各類模擬液中的遷移量,了解不同因素影響食品包裝材料的耐遷移能力,及增塑劑在食品中的富集、遷移機制才有可能準備評價含有增塑劑的包裝材料對人類生態穩定和人體健康的風險情況和潛在威脅程度。
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是PVC樹脂中應用多的一類增塑劑,但是也是造成環境效應的主要來源。用鄰苯二甲酯類增塑劑制備的密封膠已被證明其增塑劑進入人體后會破壞人體生殖健康并有致癌風險。因此研究制備非鄰苯二甲酸酯類環保食品罐密封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PVC糊樹脂、Dinch增塑劑、聚酯增塑劑等其他助劑制備低遷移量環保密封圈。研究了PVC糊樹脂的聚合度、發泡劑含量、加工溫度和膠料存放時間對密封圈耐遷移性能的影響。